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反映客觀世界特别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的科學真理。它既應該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進行分門别類的研究,更應該進行整體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一門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學科。它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發展的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傳播與發展,特别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同時把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運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包括五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産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它是在資本主義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曆史上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總結了當時工人運動和社會實踐經驗而形成的科學理論。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多,體現了各個曆史時期它的代表人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比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主要著作有:《德意志意識形态》、《共産黨宣言》、《資本論》、《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和通信等。這些論著集中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以及以此為理論基礎的科學社會主義,涵蓋了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曆史理論等各個領域。在以後的各個曆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新的科技發展和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和當時的社會實踐又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産生一個半世紀以來,經曆了從理論形态到實踐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轉變,也經曆了從部分地區向全世界傳播發展的過程,在世界上形成了許多馬克思主義流派。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和人們思想都發生了深刻影響。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是當今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特點和曆史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同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多樣性和生動性的表現,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同特殊性的關系。它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重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并且把這些科學成果用于指導我國的社會實踐,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馬克思主義教育與教學體系。在本科教育中,設立馬克思主義基礎專業,培養政治素質好、思想品德優良、具有較好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的大學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政治素質高、理論方向正确、具有比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素養和理論功底、并能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當代現實問題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資料來源: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學位〔200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