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概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 正文

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7-03-03  點擊:[]

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

學位[2005]64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位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精神,為了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經專家論證,決定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新增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暫設置于“法學”門類内,下設五個二級學科,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二、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調整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分别歸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

  三、調整增設後的相關學科及代碼見附件。

  四、自頒布之日起,學位授權審核、研究生培養及其他相關工作按照調整後目錄進行。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1. 調整增設後的相關學科及代碼  

2. 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及其所屬二級學科簡介

調整增設後的相關學科及代碼

門類代碼

及名稱

一級學科代碼

及名稱

二級學科代碼

及名稱

備注

03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增設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增設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增設

0305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增設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增設

0302 政治學

030205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取消,調整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拆分為兩個二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簡介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反映客觀世界特别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的科學真理。它既應該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進行分門别類的研究,更應該進行整體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一門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學科。它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發展的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傳播與發展,特别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同時把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運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包括五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産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它是在資本主義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曆史上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總結了當時工人運動和社會實踐經驗而形成的科學理論。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多,體現了各個曆史時期它的代表人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比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主要著作有:《德意志意識形态》、《共産黨宣言》、《資本論》、《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和通信等。這些論著集中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以及以此為理論基礎的科學社會主義,涵蓋了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曆史理論等各個領域。在以後的各個曆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新的科技發展和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和當時的社會實踐又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産生一個半世紀以來,經曆了從理論形态到實踐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轉變,也經曆了從部分地區向全世界傳播發展的過程,在世界上形成了許多馬克思主義流派。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和人們思想都發生了深刻影響。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是當今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特點和曆史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同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多樣性和生動性的表現,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同特殊性的關系。它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重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并且把這些科學成果用于指導我國的社會實踐,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馬克思主義教育與教學體系。在本科教育中,設立馬克思主義基礎專業,培養政治素質好、思想品德優良、具有較好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的大學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政治素質高、理論方向正确、具有比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素養和理論功底、并能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當代現實問題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一、 學科概況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範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這些基本原理和範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是絕對和相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是理論與實踐、科學性與階級性的高度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也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不論對社會實踐,還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旨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從整體上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分門别類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這三個組成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揭示它們的内在邏輯聯系,從總體上研究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給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概念,并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現實社會問題、認識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問題。要按照科學性、整體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原則建設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源遠流長,各國共産黨均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并在黨内教育、工人教育和共産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教育中,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規定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注重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繼續堅持對黨員幹部和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二級學科,将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對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及對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比較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功底和專業基礎知識,能夠較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現實社會問題,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成為本專業的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黨政實際工作部門的專門骨幹人才。

2.碩士學位 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寬的知識面,具有正确的理論方向和良好的學風。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一定的寫作能力,成為本專業的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黨政實際工作部門的專門人才。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及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形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規律和方法。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及科學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共黨史。 

   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一、學科概況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一門研究馬克思主義産生、發展的曆史過程和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它适應時代的需要而産生,并在無産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實踐中,在不斷吸取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在與種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鬥争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本學科旨在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産生的時代背景和曆史必然性,考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曆史過程及其基本曆史階段,總結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和指導實踐的曆史經驗,揭示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在不同曆史階段上發展的特殊規律,特别是與各國實際相結合而不斷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科,對于我們正确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特征,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加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對馬克思主義發展曆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曆史。早在馬克思恩格斯理論活動的中後期,他們就多次對自己的思想曆程作了回顧和總結。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生和追随者,特别是列甯、普列漢諾夫等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展了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工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搜集并出版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發表了大量論著,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我們黨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著作和發展史的研究,早在1964年毛澤東、周恩來就提出并布署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該所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培養了一些專門人才。在我國一些重點高校,以及社會科學院和中央編譯局等國家研究機構有一批學者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特别是關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我國學者做了更多的研究工作。我國學者還分别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和科學社會主義史等角度進行具體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此外,國外一些學者如科爾紐、麥克萊倫等也對馬克思主義史的研究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等有着密切的聯系。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着重于思想史、學說史的角度,而國際共運史着重于實際運動的角度。它包括思想來源、理論的形成和創立、以後的發展和傳播。我們應重點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運用和發展的曆史,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正确的理論研究方向和良好學風;熟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具有比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情況和特點,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總結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和指導實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熟悉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發展進程;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夠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和進行學術交流;了解本學科發展動态;勝任與本專業相關的理論研究、專業教學、宣傳和黨政工作。

2.碩士學位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正确的理論研究方向;熟悉馬克思主義主要的經典著作;了解馬克思主義形成的曆史背景,認識馬克思主義産生的曆史必然性;了解馬克思主義發展曆史進程,掌握馬克思在不同曆史階段發展的基本知識和在中國的發展進程;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最新動态;能夠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宣傳和黨政工作。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生平、思想和著作研究;馬克思主義通史;馬克思主義國别史和階段史;馬克思主義專題史;馬克思主義文獻學。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當代世界與馬克思主義發展。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思想政治教育。 

   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一、學科概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基本規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學科。

  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它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夠同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在各個國家的具體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并在新的實踐中獲得新的發展。對于我們中國來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帶有的中國的特性,帶有中國的作風和氣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曆史進程,它的實質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中,先後産生了三大理論成果,既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些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曆史進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會在新的實踐中得到新的發展。

  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理論界、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作為二級學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這個學科的研究和建設,将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密切結合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理論總結,深入研究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實質,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基本規律。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與理論成果;深入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發展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理論來源;深刻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問題開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較強的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範圍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進行本學科的學術交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動态與最新成果;勝任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宣傳、黨政工作。

2.碩士學位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與理論成果;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态;能夠擔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宣傳、黨政工作。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中國的傳播、運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的提出和科學内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黨的十六大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本學科的重大理論前沿問題。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及其規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獻選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重大理論前沿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選讀。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共黨史與黨的建設。

   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一、 學科概況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是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理論、思潮、流派的發生、演進及基本思想進行研究的學科。它包括國外共産黨的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創新,國外學者、特别是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闡釋,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并深刻地影響着人類曆史進程和人們的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創立者的馬克思、恩格斯即使是在當今西方世界也有巨大的影響力。自從馬克思主義産生以來,人們就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特别是一些國家的共産黨人在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并不斷發展。“蘇東劇變”以來,盡管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受到嚴重挫折,但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并沒有停止,而且更加活躍。各種各樣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潮和流派風起雲湧,斑爛多彩。在當代世界,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外國共産黨人根據時代變化和本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其中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産黨的研究,社會主義國家執政的共産黨的理論與實踐;二是對資本主義持批判态度的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三是既批判資本主義又批評現實社會主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研究,四是由馬克思主義文本出發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流派等。在這些研究中,有的取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有的學說和思潮盡管并不科學,但它畢竟是複雜多變的時代的客觀反映,并在實際生活中曾經或者還在産生較大的影響,甚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構成嚴峻挑戰。研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有利于我們吸收和借鑒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學分析各種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學說和思潮,并在比較鑒别中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從而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國外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蘇東劇變後,對蘇聯演變的教訓、20世紀社會主義的曆史經驗、以及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現狀與前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對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跟蹤研究,部分高校對當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産黨人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以及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等。這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基礎。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等學科專業是相鄰學科專業,但偏重于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既考察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曆史聯系性,又注重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世界的變化和演進,以及它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較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能夠正确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發生、演進及基本思想,并給予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具有比較強的科研能力。掌握兩門外國語,其中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并且能夠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成為從事本學科學術研究和教學的高級專門人才。

2.碩士學位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能夠正确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發生和演進及基本思想,并給予科學的分析;比較好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成為從事本學科學術研究和教學的專門人才。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蘇東劇變的教訓,世界社會主義的現狀與前景研究,當代國外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當代國外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評析,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流派研究。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蘇東社會主義國家演變的原因與教訓,國外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國外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研究專題,“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專題,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流派研究。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當代西方哲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當代西方政治學,當代西方社會學。 

   05 思想政治教育

一、學科概況

  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培養人們正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生命線”和“中心環節”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建國以來,我國在廣大人民群衆中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學校把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相繼開設過新民主主義理論、馬列主義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等課程。20世紀80年代初,中共中央批轉了《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文件,要求全國綜合性大學、文科院校,各部委、總局所屬的大專院校,有條件的都要增設政治工作專業。1984年教育部在12所院校設置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采取正規化方法培養大專生、本科生和第二學士生等各種規格的思想政治工作專門人才。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10所院校開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培養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1997年專業目錄調整,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學科合并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并建立了博士點。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實踐基礎,經過20多年的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本學科面臨着拓展學科領域、豐富學科内涵、增強學科特色、提高學科水平的建設任務。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方法與教育對象的特點,把握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具有較強分析、解決人們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學科信息處理、學術交流與較強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進行本學科的學術交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動态與最新成果;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黨政、群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2.碩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熟悉思想形成、發展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态;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黨政、群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規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國共産黨思想政治工作史與基本經驗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新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規律與特點研究,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精神培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研究,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幹部與群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與基本原理專題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中國共産黨思想政治工作史,政治觀教育研究,人生觀教育研究,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當代西方思潮及其影響研究,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
關于增設“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的通知  

學位[2008]15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位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精神,2005年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增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5個二級學科,對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提供了有力的學科支撐。

  為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設,逐步形成一個研究對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同時,為進一步強化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功能和教師隊伍建設,經專家論證,決定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增設一個二級學科。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新增設的二級學科名稱為“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與原有5個二級學科平行。

  二、增設後的相關學科代碼及學科簡介見附件。

  三、自本文發布之日起,學位授權審核、研究生培養及其他相關工作,按照增設後目錄進行。

  附件:

  一、  增設後的相關學科及代碼    

  二、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簡介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

           二○○八年四月二日

附件一:

增設後的相關學科及代碼

門類代碼

及名稱

一級學科

代碼及名稱

二級學科

代碼及名稱

備注

03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2005年增設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2005年增設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2005年增設

0305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5年增設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2005年增設

030506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本次增設

附件二: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簡介

一、學科概況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是圍繞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道路,即中國的發展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由誰來領導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專門系統研究中國近現代的曆史進程及其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的學科。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是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基礎上發展而來。随着近些年我國近現代史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研究中國近現代發展的曆史規律和經驗教訓,研究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選擇社會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進程和主要經驗,堅定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已經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研究和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要将理論研究同解析曆史進程、總結曆史經驗結合起來。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要在廣泛了解中國近現代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發展曆史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中國近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争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和國家現代化的曆史,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較中闡明曆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要從曆史和理論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開展中國共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研究,深入開展中國改革開放曆史研究,深刻認識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進一步增強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掌握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熟悉本學科的最新動态;能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理論宣傳、黨政工作等骨幹專門人才。

2.碩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較好掌握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比較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态;能承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理論宣傳、黨政工作等。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中國近現代史“三個選擇”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曆史規律研究,中國改革開放曆史規律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背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重點、難點、熱點理論問題和教學實踐研究,科學的曆史觀教育研究。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選讀,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基本著作選讀,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近現代史概論,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理論成果,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中國近現代重要曆史人物研究。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