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蜜)“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财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曆史紀念場所,反複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用好紅色資源,赓續紅色血脈,今年寒假,我“打卡”了家鄉具有重大價值意義的紅色景點——湖南浏陽文家市鎮秋收起義文紀念館,追尋曆史足迹,傳承紅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位于湖南省浏陽市文家市鎮,總占地104畝,包括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曆史陳列館、積谷倉、秋收廣場等部分。
會師舊址裡仁學校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牆垣高大、四進兩廂的磚木結構古樓。院落兩邊牆上,保存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政權”等内容的紅字标語。

![說明: NF3SN9VRQP(ABWEUW]AHLAR_tmb](/__local/6/4D/28/BEDCD81C1C19D5374576FD25DBC_C3674F13_416B.jpg)
曆史陳列館建築面積6975平方米,圍繞“光輝”起點的主題,通過“一場危機、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支軍隊、一部史詩”的線索布局,展現了秋收起義的曆程與紅色文化底蘊。

秋收廣場上矗立着紅旗雕塑,底座的黑色大理石下刻着金色的“光輝起點”,主體是刻有“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紅旗雕塑。

在中國革命史上,文家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在這裡,毛澤東提出: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到湘粵贛省邊境去,堅持農村武裝鬥争,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中國革命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明大道。中國革命的戰略轉折點就此出現,文家市點燃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時光回溯到1927年。彼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無數先烈遭到迫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革命事業正處生死存亡之際。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到湖南,改組湖南省委,籌備和策劃秋收起義。9月初,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會議,确定部隊建制和名稱,計劃暴動。9月9日,聲勢浩大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5000餘人的起義部隊分别從江西修水、銅鼓、安源出發,會攻長沙。由于敵我力量懸殊,不久起義部隊便各路受挫,進攻省會長沙的目标未能實現。毛澤東毅然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并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名義,命令各路起義部隊盡快到浏陽文家市會合。

9月19日,各路部隊相繼會師文家市裡仁學校,當晚,毛澤東在學校成德堂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是繼續攻打長沙還是實施戰略轉移?前委會發生了激烈争論。當時,退守文家市的工農革命軍的人數1500多人,面對的卻是幾十倍的敵人,敵強我弱、敵大我小,再次攻打長沙,無異于以卵擊石。毛澤東根據當時形勢,主張放棄原定進攻長沙的計劃去農村深入土地革命,保存實力,堅持革命鬥争,毛澤東的正确主張得到了總指揮盧德銘等大多數同志的支持。
![說明: K3W1ZPU]J_W56EI]2%]9WW0_tmb](/__local/E/62/0F/31A62914769303CD8C453E3F735_ACD1A05F_B1DD.jpg)
9月20日,在文家市裡仁學校操場召開了1500多人的會師部隊的動員大會,毛澤東作了重要講話。9月21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向萍鄉方向進發。10月27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井岡山茨坪,開始了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争,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不斷燃燒壯大。


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秋收起義打出了人民軍隊第一面軍旗,建設了一支由中國共産黨絕對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文家市會師轉兵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在那個偉大的事件過去9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共同打開這座永遠的精神寶庫,穿越到革命年代,跋涉一段革命曆程,從秋收起義中明白了“實事求是”這四個字的真谛、感悟了共産黨人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精神品格。今天的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愛國使命,并以此為動力,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審核: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