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永利概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市場理性與鄉土情懷,青年為何下鄉?——築夢鄉野調研隊田野觀察記

發布時間:2024-07-14  點擊:[]


(通訊員:王芸歌 嚴沁晗)

一、紅色宣講展新貌,鄉村巨變映輝煌

近日,77779193永利官网築夢鄉野先鋒隊前往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開展實地調研。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視察,一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飽含了生态文明建設的殷殷囑托。如今的峒山村内,通過一系列紅色文化景點的建設,讓漫步其中的人可以獲得滿滿力量。

在黨員幹部教育基地的參觀學習中,團隊對村部的青年紅色宣講員張倩文進行了采訪,深入了解其返鄉就業的情況及對近年來鄉村發展的感受。

 

據悉,張倩文于13年高中畢業,曾在武漢一公司做文員,後經在政府工作的朋友推薦,通過應聘,來到峒山擔任宣講員。為何選擇回鄉就業?她分析了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離家較近,方便照顧家人;二是成為紅色教育基地的宣講員帶給她個人精神上的升華,這份工作讓她感受到了使命感和人生價值的實現。

 

張倩文介紹,近些年村子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産業、人居環境和黨建三個方面。産業方面,傳統的香蓮和水稻産業發展良好,還增加了農村旅遊項目和研學計劃,打造了農業文旅項目和研學基地等。黨建方面,黨組織能力提升,黨員數量增多,推動參與共同締造的力量更加紮實。

 

峒山村的發展體現了市場理性與鄉土情懷的有機結合。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市場需求和調查,同時也關注鄉村的特色和人文情懷,為鄉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機遇。未來,峒山村将繼續在産業發展、生态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努力,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青年才俊歸田園,新篇章裡寫輝煌

7月1日下午,“築夢鄉野先鋒隊”采訪到了鄂州市長港鎮佳譯生态莊園農場的主人——劉吉,這位在武漢奮鬥了12年的90後,在疫情後毅然決定回歸故土,用他的智慧和勤勞書寫着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劉吉在武漢創業12年,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和人脈資源。然而,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他深刻感受到了個體經營的脆弱性與壓力。與此同時,他也看到了鄉村的潛力和機遇。于是,他毅然決定回到家鄉高溝村,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資源,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2020年,劉吉在高溝村創建了“垂釣+餐飲+采摘”為一體的生态莊園農場。農場不僅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成為了當地農産品銷售的新平台。他通過縣裡的鄉村振興幫扶項目獲得了90萬元的資助,進一步推動了農場的發展。

在談到鄉村振興時,劉吉表示,“便利”是他對鄉村振興建設的第一個看法。他認為,要想讓鄉村真正振興起來,就必須讓農村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這包括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包括村委會為村民們提供生活幫助的便捷化。而他的生态莊園農場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他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将鄉村旅遊、民宿露營、采摘、垂釣、觀光等休閑娛樂活動與農産品銷售相結合,為遊客提供了全新的鄉村體驗,同時也為當地農民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

 

   實踐團成員王芸歌感受到,劉吉的故事讓看到了鄉村振興中人才的重要性。一個有經驗、有視野、有情懷的創業者,能夠帶領鄉村走向繁榮和富強。劉吉的鄉土情懷不僅為高溝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當地的鄉村振興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劉吉的成功也證明了鄉村振興的廣闊前景和無限可能。他的故事将激勵更多的創業者回到鄉村、紮根鄉村

三、結語

    田園興則社會興,鄉村強則國家強。峒山村和高溝村的發展變遷,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寫照。基于市場理性的判斷與鄉土情懷的滋養,越來越多的有為青年鄉村将在鄉村發光發熱,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審核:劉衛民)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