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05”方案,本科生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一共有五門,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主要目的是要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學習毛澤東和鄧小平哲學思想,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學生确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打下紮實的哲學理論基礎。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是全國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課程總目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綜合素質。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幫助學生正确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基本經驗,充分認識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的重要意義。
2、幫助學生系統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科學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内涵和指導意義。
3、引導學生正确認識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使學生正确認識自身所肩負的曆史使命,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目标為:緊緊圍繞探索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主線,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争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曆史,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探索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曆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即“三個選擇”)。具體說來,就是要從中國近現代曆史的角度,對我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曆史和人文素質教育,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曆史觀和方法論分析評價曆史問題、辨别曆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廣泛,現實性、針對性都很強。本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内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大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增強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大學各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勢與政策》課程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結合國内國際形勢,特别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形勢與政策”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确分析形勢和理解政策的能力,探索科學預測和準确理解形勢與政策的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政治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庫(限校園網内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