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永貴 董苾茜 顔欣 楊銘)2023年7月8日上午6時20分,77779193永利官网“重走轉戰路·永遠跟黨走”暑期社會實踐研修班一行47人分别從武昌校區、流芳校區前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上午9時20分搭乘東方航空MU1628航班,途中飛行一個半小時後,于上午10時55分到達榆林榆陽機場,随後,研修學員乘坐榆林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的接待大巴前往容大國際酒店并順利入住。
根據活動安排,當天下午,全體研修學員集體參觀了陝北民歌博物館,學員們一邊參觀一邊認真聆聽現場講解,陝北民歌是黃土高原極具特色和标志的文化符号,飽含着陝北人經過祖祖輩輩積澱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基因,這裡是國内唯一一座以陝北文化為元素、以陝北民間音樂為主體、反映陝北悠久悲壯的曆史變遷、體現陝北曆史人文精神的博物館,學員們來到這裡,置身其中,如臨其境地感悟着陝北人民那厚重而又不屈不撓的精神史、心靈史和命運史。
黃土高原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源地。20萬年前,先民們就在黃土高原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在這片神奇的高原上就出現了早期農耕文化,正是黃土高原孕育了輝煌璀璨的華夏文明。民歌,這一黃土高原上的第二語言,以它粗犷高亢的歌聲記錄了生于斯長于斯的黃土人的喜怒哀樂。20世紀初期,中國處在劇烈的動蕩中,在這一時期,産生了諸如《腳夫調》、《蘭花花》這樣的悲歌。陝北紅色革命根據地建立以後,當地的貧苦農民高興地唱起信天遊,人們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3年7月9日下午,本研修班舉辦了隆重的開班儀式。榆林學院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許雲華出席并緻辭。我校校黨委副書記李志旭以及西安财經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王勇,遼甯科技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楊洪澤,榆林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黨委書記高宏飛出席開班儀式。開班議程包括五項内容,首先第一項,全體起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二項,由榆林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許雲華緻辭。緻辭中指出,榆林市自然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煤鹽油氣富裕一地,在陝西發展的戰略布局中,榆林人民具有鬥争精神,為改變生态環境、建設美好家園,同茫茫風沙和丘陵溝壑進行了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偉大鬥争,榆林由黃沙漫天變成了塞上綠洲,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号。在提到本次研修的意義的時候,許雲華校長指出,“天下馬院是一家”,作為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傳播者、實踐者,通過開展“沿着總書記的足迹·重走轉戰陝北路”實踐研修活動,學校要讓廣大思政課教師從陝北早期革命和轉戰陝北的非凡曆程中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明方向、識大局,把學習轉戰陝北曆史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幹事創業、勇擔使命、立德樹人的内生動力,轉化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強大精神動力。
開班式第三項由我校黨委副書記李志旭進行開班動員講話,李書記向在座領導和老師介紹了77779193永利官网的校史沿革與發展概況以及77779193永利官网的發展足迹,又重點強調了思政課教師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社會實踐精神為引領,以踏實學習、勇于創新為指導,将社會實踐研修所學所感轉化為教學實踐的動力,提升思政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最後,李書記提出希望參加社會實踐研修活動的教師們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态度投入到研修中,講政治、守規矩、遵紀律,服從班集體的管理,嚴格執行考勤制度,按時參加研修基地的一切活動,保證圓滿完成研修任務。在此之後,西安财經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及遼甯科技大學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分别發言。開班式最後由榆林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許雲華為研修班授班旗。
圖為榆林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許雲華為我院院長曹勝亮授班旗
會議第二階段,在逸夫樓一樓報告廳,由榆林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長張淵教授進行專題教學,講授了《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偉大曆程及經驗啟示》,首先,講到了榆林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曆史地位,從榆林是陝北革命的策源地,榆林是中央紅軍入陝的第一站,榆林是中央紅軍東征的出發地,榆林是抗日戰争大後方的前哨站,榆林是中國革命的轉折地等五個方面詳細進行了講解。其次,講到了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偉大曆程,重點談到了黨中央轉戰陝北的背景和轉戰陝北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決策。最後,講到了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重要啟示(轉戰陝北精神的内涵),一是維護核心的政治意識;二是審時度勢的求實精神;三是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四是始終如一的為民精神;五是毀家纾難的奉獻精神;張淵教授在做總結的時候,特别強調了轉戰陝北精神帶給我們的啟示,在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征程中,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沒有任何風險可避,隻能在面對風險、迎擊挑戰、排除萬難中勇往直前,開拓前進。研修班全體教師全場認真聆聽,并深受啟發。
當天上午,我院社會實踐研修團隊赴榆林紅石峽參觀學習。跟随着引導解說員的步伐,老師們瞻仰、學習了紅石峽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紅石峽名冠邊塞,峽東西兩崖題刻達200多塊,老師們從“大漠金湯”、“天邊鎖鑰”等碑刻中感受到其軍事地位之險要;從“還我山河”等字眼中體會到陝北百姓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決心與信心。紅石峽不僅是石刻書法寶庫,還是中共陝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舊址。1929年中共陝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在紅石峽翠然閣天門與地門之間的洞穴内召開,會議集中批判了特委代理書記楊國棟的右傾錯誤,并撤銷其代理書記職務,重點讨論了加強武裝鬥争的問題。行走途中,老師們或駐足觀望,或集體合影,既領略了陝北大美的自然風光,通過深度交流、同行又加深了同事間的情感,更對中國革命的曲折與偉大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2023年7月10日上午,研修班全體學員赴米脂縣高西溝參觀學習。高西溝曾流傳這樣一首舊謠:山上光秃秃,溝裡亂石頭,年年遭災害,十年九不收。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該村目前林草覆蓋率達69.3%,綜合治理程度為78%,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0多元,現在“山青、水秀、果香、村美、人富”,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陝西省休閑農業明星村等榮譽稱号。2021年9月13日,在陝西省榆林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了解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設的情況。高西村姜良彪書記深情并茂地向老師們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高西溝的情景和高西溝生态文明建設成就。米脂縣高西溝村位于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總面積4平方公裡。曾經的高西溝村荒蕪貧瘠,水土流失嚴重。上個世紀50年代起,高西溝人開始了征山治水運動,在實踐中摸索出“三三制”(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治理模式,并與時俱進創新為“三二一”模式(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将一個地表破碎、土地貧瘠的秃山溝治理成如今“梯田層層盤山頭,高山松柏連成片”的“陝北小江南”。老師們在這裡深刻理解了高西溝從“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災荒”到“層層梯田盤山頭、片片林草蓋坡窪”的過程,實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兩山理論踐行成果。
下午,學員們參觀了李自成行宮。李自成行宮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國後,其侄李過奉命回米脂修建的。行宮依山據險,前後2層90級台階,将秀麗别緻的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以及淩空而立的玉皇閣聯結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參觀過程中,學員們認真聆聽了講解員關于李自成的人物講解的現場教學。最後,講解員特别提到,在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踏上進京的征途時,毛澤東把這次曆史性的出發比喻為“進京趕考”。他語重心長地叮囑中央機關的同志“我們進北京,可不是李自成進京”,增加了學員對中國曆史的了解,為我們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奮進新征程提供了力量。
7月11日上午,研修班全體學員赴中共綏德地委舊址參觀學習。綏德曆史久遠,為陝甘甯邊區的北大門,綏德地委舊址位于榆林市疏蜀山下的九真觀中,這裡見證了在中共綏德地委的領導下,當地各級黨組織迅速恢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為奪取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和迎接全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講解員生動的講解下,研修班全體成員重溫了那段苦難輝煌的奮鬥曆程。
圖為參觀中共綏德地委舊址
圖為參觀中共綏德地委舊址
随後,研修班全體學員走進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參觀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綏米唢呐、陝北秧歌、綏德石雕等,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綏德剪紙,榆林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綏德平安書、綏德民間泥塑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财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圖為參觀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
參觀完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之後,學員們驅車前往郝家橋革命舊址進行參觀學習。郝家橋村位于陝西省綏德縣城西南10公裡處,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抗戰時期,郝家橋村是陝甘甯邊區的模範村。在郝家橋村,學員們參觀了郝家橋展室、習仲勳舊居、齊心舊居、郝家橋鄉政府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并進行了現場教學。
圖為參觀郝家橋革命舊址
通過現場教學《把屁股端端正正坐在老百姓這一面——習仲勳與調查研究》,學員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1943年習仲勳擔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綏德警備司令部政委,帶領地委調查組在郝家橋村蹲點40餘天,與村民同吃同住,全面總結郝家橋村減租減息、變工隊、精耕細作、移民運動、厲行節約等方面的經驗,在全區開展“村村學習郝家橋、人人學習劉玉厚”勞動競賽的曆史故事。
圖為郝家橋革命舊址現場教學
7月11日下午,研修班全體學員赴梁家河村參觀學習。學員們參觀了展現村子變遷和記錄知青歲月的村史館,實地探訪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住過的三處知青舊居,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感人故事。
參觀完梁家河村史館之後,研修班全體學員進行了現場教學《習近平在梁家河的為民情懷與實幹擔當》,在授課教師的生動講解下,學員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16歲的習近平總書記與知青們來到梁家河,面對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匮乏的生活物資,住窯洞、睡土炕、與村民同吃同住,過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帶領群衆打壩挑糞、挖水井、建沼氣池的感人故事。回顧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對比梁家河的今夕變化,站在新的曆史方位,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梁家河這個陝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包含着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這裡更是無數牢記使命、砥砺前行的共産黨人的精神高地。
圖為梁家河現場教學
7月12日,暑期社會實踐研修進入第五天。
這一天,研修學員們上午集中參觀了路遙紀念館。路遙紀念館位于陝西省清澗縣石咀驿鎮王家堡村,與路遙故居毗鄰相望,場館總占地面積5332平方米。
跟着現場講解人員的腳步,學員們一邊聽講解一邊參觀,移步館内展廳,感受路遙“困難的日子”、“山花時代”、“大學生活”、“輝煌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及人們對路遙“永遠的懷念”,路遙紀念館共展出和收藏路遙生前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視頻等珍貴實物及資料600餘件(張),真實诠釋了路遙的創作曆程,路遙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各類文學作品荟萃其間,使人直觀地領略到路遙一生的創作成就,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創作精神及其作品史詩般品格的藝術魅力,是一處弘揚路遙精神、激勵後人奮發進取的人文教育基地。
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100人獲得“改革先鋒”稱号。路遙作為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榮獲“改革先鋒”稱号。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路遙時說道:“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2019年,路遙又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榮譽稱号。路遙在書中寫到:“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隻有選定目标并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在這裡,學員們通過實地參觀和現場講解,感受到作家路遙身處一個“平凡的世界”,卻創造出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這一天,學員們集中參觀了棗林則溝會議舊址。棗林則溝會議是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後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會議,會議确定了中央書記處的工作分工,決定中共中央實行“三委分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繼續留在陝北,穩定陝北地區的軍心和民心,扭轉了西北的戰局,在解放戰争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這一天,研修學員們下午集中參觀了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地。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地位于陝西省吳堡縣岔上鎮川口村。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地革命舊址,是見證中國共産黨成長、成熟的一塊偉大土地,在勝利完成轉戰陝北的任務後,為便于指揮全國解放戰争,迎接全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據現場講解人員介紹,1948年3月23日下午1時左右,毛澤東率領在陝北轉戰了一年零五天的中央縱隊,從吳堡縣東渡黃河,前往河北省的西柏坡,從此踏上了解放全中國的勝利大道。在抵達東岸的山西後,毛主席下船回望對面蒼茫的陝北大地,深情地說:“陝北是個好地方”。
這一天,研修學員們下午還集中參觀了柳青文化園。柳青文化園位于柳青故裡陝西省吳堡縣張家山鎮寺溝村,總建築面積4550平方米,文化園主要包括文學之門、柳青文學館、柳青故居、柳青私塾、柳青書院、作家簽名牆等。學員們走進柳青故居,實地感受了作家柳青“紮根厚土、紮根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嘔心瀝血的創作精神,他的巨著《創業史》,标舉了一個時代的文學高峰。
這一天,“重走轉戰路、永遠跟黨走”研修實踐活動安排緊湊、内涵豐富,學員們收獲頗豐、深受教育。行程中,學員們以談體會、賽歌會、相互交流等形式紛紛談了自己一天參觀活動的感受、感想和心得所獲,為新學期回歸思政課堂教學積累了豐富而又生動的社會實踐教學案例。
2023年7月13日上午,研修班全體成員驅車赴鄂爾多斯,參觀康巴什新區。康巴什新區。在大巴車上,老師們沿途觀看了康巴什新區的七大标志性文化工程:鄂爾多斯博物館、民族劇院、圖書館(檔案館)、文化藝術中心、新聞中心、會展中心和體育中心。這些建築的風格都與蒙文化息息相關:鄂爾多斯民族劇院與文化藝術中心建築造型分别取材于地方獨特的男女頭飾造型,體現濃郁的歌舞民族特色;圖書館的建築造型以三本巨著為基本理念,他們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三本曆史典籍: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
在康巴什新區中心的成吉思汗廣場,老師們集中聆聽了解說員王詩潼對五組青銅雕塑的講解。《成吉思汗雕塑群》巨型青銅藝術工程是内蒙古鄂爾多斯市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蒙古曆史文化,紀念成吉思汗稱汗800周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而策劃的宏大的主題性與紀念性藝術工程,雕塑群由五座群雕組成:《聞名世界》再現大汗統領将士,勇往直前,排山倒海之勢的英雄風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作為草原人民的兒子,幼年喪父,在母親的呵護下,曆經磨難,終成偉業的人生曆程;《草原母親》:母親用蒙古族曆史上著名的五支箭故事,諄諄教導,母子情深;《海納百川》:大汗寬厚大度,平和謙遜,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天駒行空》:大汗雙駿寶馬自由奔騰,搏擊争勝,喻示草原美好未來。雕塑群總表面積4800平方米,鑄造用銅480噸。五組雕塑反映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奇和偉大的一生,展現了蒙古族悠久的曆史文化。通過走近五組雕塑,老師們紛紛體會到“弘揚民族精神創造時代精品”的重要性。
當天下午,研修班成員們實地考察了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裡。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園占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曆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鳳老師:氣勢恢宏的成吉思汗雕塑群和莊重古樸的成吉思汗陵墓參觀以及現場講解員的詳細講解讓我們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以及草原文化有了既直觀又深入的了解。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幼年喪父的鐵木真并沒有被接踵而來的困難和挫折打倒,反而在風雨的洗禮形成了剛毅果敢的性格、知人善任的智慧和海納百川的胸懷,最終成為一名令世人敬仰的草原英雄。人生匆匆,每一種境遇都是一場修行,面對逆境和挫折,我們依然要有揚帆遠航的氣度和不畏艱難的決心,勇往直前。
侯贊華老師:藍天白雲下的鄂爾多斯,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現代化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讓人耳目一新。資源禀賦優勢加上政府治理和營商環境的保障,推動了城市發展的進程。生态治理又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提供了堅實支撐。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持續改善生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赢,特别是在前期以資源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下,鄂爾多斯提供了很好的參照。這是一座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城市。在這裡,既領略到了現代城市的發展和創新,更感受到了森林之城的綠色奧秘和生态魅力。
路歌老師:此次的鄂爾多斯之行雖然短暫,卻讓人記憶深刻。回顧一天的行程,從康巴什新區到成吉思汗陵,讓我對成吉思汗和鄂爾多斯都有了更為全面、深入的認識。當我們乘坐的大巴車駛入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時,瞬感眼前一亮。這裡天朗氣爽,城市界面兼具民族風情和現代感。徜徉在成吉思汗廣場上,聆聽講解員介紹有關成吉思汗的五組青銅像,深入了解成吉思汗從孩童成長為“一代天驕”的傳奇人生,他的英雄氣概和不屈精神,讓人折服。五組氣勢奪人的雕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震撼,還有力量和啟迪。這種力量讓我們對祖國的明天更有信心。同時,成吉思汗的故事也進一步啟迪我們,要充滿民族自信心,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自身、集體和國家的發展,最終化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團結奮鬥。
王穎老師:通過此次研修班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黨中央轉戰陝北,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對黨和人民群衆關系的現實檢驗。正是由于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獲得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和擁護。廣大人民團結一心支持人民解放軍,最終獲得人民戰争的勝利。無論是在革命戰争年代,還是在深化改革的新時代,對于我們這樣的大黨大國來說,在實踐中形成一個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和有崇高威望的領袖,是極其重要的。黨中央轉戰陝北的曆史乃至我們黨的全部曆史充分證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經驗,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鬥争的現實戰略選擇。
此次“重走轉戰路 永遠跟黨走”之行充實而圓滿,這是一次求知之旅、務實之旅,信仰之旅,也必将植根于心,踐之于行。通過此次紅色革命教育洗禮,教師們汲取紅色資源,為上好新時代“大思政課”,發展好精準思政助力續航,全體教師紛紛表示一定将革命精神化為執着的信念與追求,學好紅色曆史,講好紅色故事,塑造新時代紅色教育工作新形象,做有責任、有情懷、有内涵的新時代紅色教育傳播者,做薪火相承的接力者,以更加奮進的姿态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審稿人: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