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歡聚一堂,隆重舉行77779193永利官网2022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個充滿收獲與喜悅的日子,我謹代表77779193永利官网全體教職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并獲得碩士學位的32名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精心培育你們成才、為學院研究生培養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全體教職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我們相遇在2019的初秋,離别在2022年的盛夏,原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間卻要各奔東西。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你别怕,因為我更相信 “人生何處不相逢。”回想起2019年的初次相遇,我仍禁不住心潮澎湃。一幀幀一幕幕畫面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中閃現,同學們拖着大包小包行李來注冊報到的身影仍舊曆曆在目。回憶往昔,二樓會議室的通宵達旦我們一起熬過。馬院雖然人少,但是運動場上4乘以100米的接力賽,我們一起拼過。資料室裡的書海我們廢寝忘食遊過嗆過。等等。所有一切的一切,黃龍山下、靜思湖畔,西北區的兩層閣樓都記住了。不僅記住了我們努力過的感動和成功後的喜悅,也記住了我們拼搏後的無奈與粗心後的遺憾。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酸甜苦辣才構成了我們研究生生涯的人生百味。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礫都承載了彼此太多的回憶,那些曾經撩撥心弦的感動,都化作了甘霖,成就了現在最好的你。
從當初懷揣新奇與期待懵懂入校,到如今學有所成,陽光信心,即将載譽啟程。你們是第一屆我全程參與培育的學生,感情最為深厚,你們今天的離校對我來說就像兒子遠行,女兒出嫁,萬般不舍皆在心頭。雖萬般不舍但又不得不舍。2019年入校之時我對大家寄語了三點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記得,碎碎念念,歲歲年年,今天我最後扮演一次老父親的角色,把這幾句話再拿出來念叨念叨。
第一,要志存高遠,凝煉方向,持之以恒。這句話,2019年進校之際我曾同大家說過,2022年離校之際,同學們同樣需要謹記。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乘風破浪,更知壯志淩雲。正如每一粒積蓄力量、向陽而生的種子,同學們也在百舸争流、奮發圖強,譜寫着自我成長、國家振興的嶄新篇章。馬院學子定要有“今朝唯我少年郎,敢問天地試鋒芒”的豪情。走進工作崗位也定要有“駿馬自知前程遠,無須揚鞭自奮蹄”的壯志。第二,要勤于思考,善于巧幹,勇于創新。用大家的話來說,這是個高度内卷的時代。泱泱華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驕陽,但時代發展瞬息萬變,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仍舊是真理。第三,要立德修身,堅守規則,協同共進。大家經常聽我提起華茲華斯的這句“不僅能做正确的事情,而且養成不是正确的事情就做不了的習慣。”大家正值人生抽穗拔節的美好時光,不依規矩,難成方圓,希望大家走出馬院也要遵守社會規則,努力做具有責任意識與行為擔當的時代青年。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明天,昔日的同窗就變成了遠行的校友,歸程即是啟程。但畢業絕不是奮鬥的終點,即便走過千山萬水,為了美好的明天,我們仍需跋山涉水。
2022年的你們風華正茂,到2035年正值壯年,到本世紀中葉依舊年富力強。從現在到2035年,15年左右的時間,正是你們奮發學習,為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儲備能量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從2035年到2050年,又一個15年左右的時間,正是你們擔當有為,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價值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面對這樣兩個“黃金時期”,年輕的你們,必須具備哪幾種品性才能真正做到不負韶華,不負青春,不負人民,不負時代?針對這個問題,在大家臨行前,我想利用今天的機會再談幾點最為質樸的心裡話送給大家。
送給大家的第一個詞:善良--靜水流深,真善無言。
歌德曾說: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将意識到有一條正途,待她回歸。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低谷時,體面振作;爬坡時,不計得失;登頂時,容他人所不能容;退場時,念及他人。任何時候誇獎的話你可以脫口而出,但诋毀的話需要三思而後行。
進入社會,希望大家在遇人不淑後,學會讓自己更加靠譜;在被現實辜負後,學會感恩生命中的那些小确幸;在被涼水傾盆後,學會溫暖身邊的人。請努力把冷漠和負能量用自己的心化成溫暖和樂觀,積極和向上。生活會有很多的不容易,但也處處留有陽光,善良的人才能被生活溫柔以待。力争優秀是個人的奮鬥目标,而保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底線。
送給大家的第二個詞:勤奮--人生在勤,不勞何獲?
時間是個常數,但也是個變數。如今快節奏的生活需要大家在八小時内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真正的勤奮有三層含義,一是精神的勤奮。很多人隻是看起來勤奮,但精神是貪圖安逸的。精神的勤奮是指你的精神是活躍的、輕快的,你對世界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對困難,你迎難而上,面對成功,你居安思危。二是大腦的勤奮。很多人甯願重複機械式勞動,也不願花心思優化改進。喜歡别人給出标準答案,讨厭自己去尋找答案。人的身體條件在動物之中絕非一流,而大腦的利用率遙遙領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人不在壯,用腦則靈。三是身體的勤奮。“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人的身體與大腦是相呼應的,當身體活動時,大腦也會随之亢奮。當身體不動時,大腦更容易萎靡。隻有精神、大腦、身體都行動起來,并持之以恒,天道才會酬勤。
勤奮切忌“走馬觀花”,真正腳踏實地,親身實踐;克服“蜻蜓點水”,力求細處着眼,精準把脈;避免“淺嘗辄止”,注重刨根問底,追本溯源。增強“決戰決勝”的信心,拿出“一鼓作氣”的沖勁,保持“愚公移山”的恒心,拿出“一以貫之”的韌勁,繪就勤勉敬業的“人生底色”。
送給大家的第三個詞:幹淨--君子使物,不為物使。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提到:要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套路中解脫出來,形成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這裡的新風正氣換成最通俗易懂的表達就是幹淨,做人做事都需幹幹淨淨。
今天同學們走出校門,我最期待的還是大家能不為世俗所累,不為功名所絆,追求生命本真。社會是一個大舞台,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既充滿誘惑,又充滿考驗。“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工作啟航,第一粒扣子就要扣好,不可“前腳剛踏上仕途,後腳就走入歧途”,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格局,要拒絕成為功利的物質主義者,避免淪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能變為旁觀“狂歡”的冷漠主義者,幹幹淨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永不偏航。
送給大家的第四個詞:感恩—海闊天空,不忘來路。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深受大恩而後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幹的陌路人更加惡毒。” 生而為人,就得知恩感恩。回首來時路,眺望前行路。我們一定要記得人生有幾種恩情,是絕不能忘的。
第一,生養之恩。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2021年新年賀詞時,我發現他背後書架上擺放着一張他和夫人共同攙扶母親的照片,十分溫馨。他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俗話說百善之首孝為先,父母之恩大于天。為人子女,絕對不能不孝敬父母。
第二,栽培之恩。再偉大聰明的人,在其成長的道路上,都少不了老師的指點和栽培。譬如,蘇格拉底之于柏拉圖,福樓拜之于莫泊桑,曾國藩之于李鴻章,康有為之于梁啟超……飲水莫忘挖井人,賞春莫忘栽花人。生我者父母,教我者老師。對助你成長者要常懷感恩之心。
第三,時代之恩。國不富則民不強,國泰則民安。時代與我們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但我們的生活依舊保持安靜祥和,不要說什麼歲月靜好,那一定是有人為您負重前行。這,一切一切的利好都是需要感恩的。2022年,我們黨即将召開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意味着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已經啟航。“人行半山不停步,船到中遊當奮楫”,我們要跟随時代的步伐,努力工作,愛崗敬業,與時俱進,不懈奮鬥。
“尚未配妥劍,轉眼就江湖”。三年的朝夕弦歌,終須一别。生活的艱辛可以被疲勞掩蓋,被享樂轉移,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學習的痛苦在于,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情感,這不妨叫做銳化。望大家畢業之後,保有自己的銳度,永遠擁有有乘風破浪的勇氣,劈波斬浪的能力!
海明威曾說過一段話,在此我把他心中的“巴黎”換成“工大馬院”,送給大家:“假如年輕時你有幸在工大馬院學習過,那麼此後一生中,你不論到了哪裡,工大馬院都與你同在。”
請大家保持青春中的那一份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願我們在彼此看不到的歲月裡,都閃閃發光,熠熠生輝,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希望下一次見面,可以鮮活而又明亮。馬院與你,此刻一别,再相逢依然如故!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