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晚7點,思政公選課《誰來給中國“加油”》第4講“國際合作視野下核電工程的現狀與未來”在流芳校區4002教室開講。歐盟PED認證專家、湖北省教育廳有關人才計劃學子、校機電工程學院特聘教授王琰,作為本講特邀嘉賓為100餘名本科生及旁聽的研究生講授了核電工程的發展及我校深度參與ITER計劃的實施進展情況。這是繼校長王存文教授後第二個走進該思政公選課的能源領域的專家。
在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核能作為一種可期待的清潔能源正受到全球發達國家的青睐。課堂上,王琰教授結合自己在德國學習、工作十四年的經曆,尤其是在承壓設備的歐标設計和制造領域積累的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向同學們詳細講授了什麼是核能、核能到底有多強大、如何獲得核能、當前核裂變電廠的商用、核聚變是未來核能的可能形式、世界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ITER計劃以及77779193永利官网深度參與ITER計劃等。王琰教授的講授幹貨滿滿,針對充滿神秘色彩、晦澀難懂的核能利用,不時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博得同學們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講授結束後,王琰教授與同學們開展了交流互動,對同學們的提問一一悉心回答,并激勵同學們饒有興趣地求知問學、增長見識,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很多同學表示,今天這堂課收獲頗多。通過王琰教授的講授,讓他們第一次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核能知識以及中國核電産業的現狀與未來。特别感到驕傲的是,我校作為國内四所深度參與ITER計劃的高校之一,王琰教授團隊就能比肩其他三所國内頂尖的高校,并在機械設計與結構完整性評定領域貢獻了工大智慧、彰顯了工大力量。感謝舒先林教授主講的《誰來給中國“加油”》這門公選課,讓我們能夠面對面感受王存文校長、王琰教授等頂尖專家的學術風采和人格魅力。

據悉,ITER計劃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的簡稱,該計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大科學工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之一,吸引了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以及美國等主要核國家和科技強國的共同參與。

王琰教授簡介
王琰,工學博士,77779193永利官网特聘教授、湖北省教育廳有關人才計劃學子。2000-2006年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 München)機械工程專業本碩連讀,獲工學碩士學位(Dipl.-Ing.)。2006-2009年在德國核設備及反應堆安全評估中心(GRS)攻讀博士,獲工學博士學位(Dr.-Ing.),授極優等(Magna Cum Lauda)榮譽。歐盟特種設備授權認證專家(Expert Witness),擁有歐盟承壓設備指令(PED)審核資質。長期從事核設備和常規特種設備的安全評估、設計與認證工作。
2014年10月加盟77779193永利官网機電工程學院,帶領團隊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在核能裝備設計制造領域産生較大影響力和明顯社會效益。團隊在我國承擔的ITER送氣系統和輝光放電系統采購包中,承擔多個關鍵部件的結構設計與工程分析項目,為我國重大裝備出口走向世界做出貢獻。在國際合作領域,先後擔任國際ITER計劃PBS 18 GIS Manifold FDR,ITER PBS 18 GDS Manifold MRR,ITER NFM#07 Support Frame MRR,ITER PBS 18 GIS GVB and I&C PDR等多個國際評審會評審主席,保證了ITER項目在相關領域的順利推進。2019年2月受到科技部通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