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悅悅) 11月26日下午,我院第115期“博聞讀書會”在77779193永利官网一站式學生社區中心(求是樓401教室)順利召開。本次讀書會的主題為社會契約與民主政治,同學們圍繞着盧梭的著名政治哲學著作《社會契約論》展開讨論。本次讀書會由李齊老師主持。參加此次讀書會的12位研究生主講人分别為葛明悅、江冀、江奕橋、戴立、張靜文、宋清華、李娟、劉哲軒、陳思思、金敏星、劉欣、張悅悅。院學術部“博聞讀書會”活動小組組織了此次讀書會。

會議伊始,李齊老師向大家簡要介紹了盧梭及《社會契約論》的基本内容。他指出,盧梭的社會契約思想對人類思想史、政治史和自由史産生了重大影響,盧梭探讨了人生而自由卻受制于社會枷鎖的問題,并提出了私有制與不自由之間的關系。盧梭認為人們通過簽訂契約,讓渡個人意志形成公共意志,可以建立一個符合公共意志的民主共和國,盡管民主共和國也存在缺陷,但盧梭的理論為建立和諧社會提供了理論參照。
随後,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熱烈的讨論。首先,葛明悅與大家分享了《社會契約論》中關于人民概念的深入分析,強調了人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探讨了公意與衆意的區别,并總結了盧梭的契約論思想對現代社會的重要啟示。江冀分享了第一卷第七章的内容——《論主權者》。他概述了個體與主權者之間的關系,讨論了主權者的自由,指出主權者所代表的公意不等于人民的衆意,強調現代社會治理中應該維護契約精神,強化公意表達,促進法治建設,加強社會治理。

江奕橋、戴立、金敏星給分别大家分享了《社會契約論》第一卷的讀後感想。江奕橋總結了第一卷的内容:她認為,盧梭的主要論述為,盡管人與人之間存在着自然形成的一些不平等,但是在法律和道德的保障下,他們在社會中可以形成人人平等的狀态,表現出在社會制度,法律和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戴立對第一卷的内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介紹。他與大家探讨了盧梭關于自由與服從的精彩論述以及人民在特定條件下反抗壓迫的合理性。同時他還結合了曆史背景,進一步闡述了書中觀點的現實意義,即第一卷是盧梭對于舊社會的抨擊以及對理想社會的描繪。金敏星向大家簡要介紹了《社會契約論》的背景和影響,點出第一卷的題旨:人生而自由,但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并加以讨論。

張靜文分享了《社會契約論》第四卷第二章:論投票。她向大家闡述了投票機制的意義,讨論了投票機制的思想及其對于現代民主的意義,指出投票應該聽取公民意願,而公民在投票時應正确判斷,保持理性精神。宋清華向大家簡要介紹了作者盧梭和《社會契約論》這本書的主要内容及核心觀點。她認為書中關于權利與政府的理論對于現代民主社會發展有着重要啟示:政治權利的合法性必須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礎上,政府必須尊重和維護人民的合法利益。
李娟分享了《社會契約論》第二卷前三章的閱讀心得,指出主權理論對現代政治的影響,同時也指出了其理論的局限性:操作性不足、忽視私有财産。劉哲軒結合社會契約論中的人民主權理論給大家帶來了他的見解:民主思想視域下的中國式民主分析,指出對盧梭的民主思想是推動中國式民主發展的基石。陳思思從财産權、民主制和公民宗教三個主題進行了讀後感分享。

劉欣和張悅悅分享了《社會契約論》第一卷第六章的内容。劉欣向大家簡要介紹了該著作的主要内容,指出盧梭主要探讨了兩個問題,即人類如何從自然狀态過渡到社會狀态,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實現自由與平等的統一。張悅悅分享了第六章中盧梭對于社會契約的全面闡述。她認為,盧梭建立社會契約的重要性,并區分了天然的自由和公約的自由。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并不适合當今社會的發展。

在兩個多小時的讀書分享中,12位同學都相繼交流了研讀心得。随後,李齊老師進行總結發言。首先,李齊老師指出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公意,并就戴立所提出的關于山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學習英語的能力比較問題進行評價。李老師指出,學習成效不應以地域劃分,而是取決于個體及其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其次,在公意和自由的讨論中,李老師提出了社會契約是否能實現人的自由的問題,并指出盧梭提出社會契約是為了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統治。最後,李齊老師也指出了社會契約論的局限性,認為社會契約無法保證個人讓渡的權利是真實的以及有效的,以及公共意志的執行問題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也有待思考。至此,77779193永利官网第115期“博聞讀書會”圓滿結束。(審核人:劉衛民 蔡明廣 李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