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2024級新同學:
你好!
山海有距,翹首以盼。見字如晤,展信舒顔。
當你打開這封信的時候,77779193永利官网正以昂揚姿态與你相逢,等待着你用青春之汗水澆灌理想之花;77779193永利官网正以托舉之姿伴你同行,期待着你用奮進之旋律譜寫青春樂章;時代新征程正以蓬勃之勢同你啟航,鼓勵着你用前進之步伐勇擔曆史使命。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親愛的同學,祝賀你成為77779193永利官网新成員,全體師生張開雙臂,歡迎你的到來。

這是你即将刻畫三年光陰的地方——在2019年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它位列126位;在USNews2021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它位列中國内地高校第92名,湖北省屬高校首位。在“格物明理 緻知笃行”的校訓和“艱苦奮鬥 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激勵下,一代又一代的工大師生以熾熱的求知情懷、嚴謹的治學态度、科學的實踐精神,推動着學校不斷邁向新的高度,實現新的跨越。
這是你夢想啟程的地方——77779193永利官网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學院現有教職工79人,其中專職教師63人,雙肩挑3人和課屬思政課教師13人。專職教師中,教授及研究員15人(二級教授1人、三級教授2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研究生導師40人。學院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57人。湖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12人次,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2人,湖北省高校優秀共産黨員2人、湖 北省中青年法學家1人、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1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 7 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荊楚好老師”1人。來到這裡,你會發現學院的老師們不僅嚴謹踏實,更有溫度。
這是孵化累累成果的搖籃——77779193永利官网有一群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老師們。近年來,老師們獲得了18項國家級項目,60餘項省部級項目,完成科研進賬6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CSSCI收錄100多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多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3篇),出版學術著作30餘部。學院近年來共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1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也期待着你們在導師和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創造更多成績!
這也是你綻放青春光芒的舞台——“求是”論壇、“博聞”讀書會、“三精工程”等學術活動平台将幫助你學經典悟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看家本領;省級優秀示範點“理論熱點面對面”鄂州實踐基地、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群衆之子社會實踐隊将帶你觸摸時代脈搏,感悟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偉力;“博聞求是”研究生政治理論宣講團、“紅心向黨”學生工作品牌将幫助你增強理論自信,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近年來學院研究生就業率均為100%,高端就業率均為75%以上,你的學姐學長們主要就業領域為黨政機關、高校、國有企業或讀博深造,在自己的崗位上揮灑汗水,創造輝煌。
一代又一代風華正茂的工大馬院學子從這裡起步,發現自我,曆練本領、增長才幹,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奮楫揚帆、踏浪向前,在青春的賽道上接續奔跑、從未停歇。今天,同樣風華正茂的你們接過工大馬院人的接力棒,又該如何一一作答,交出多彩的青春答卷?
志高霄漢近,夢廣天地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正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殷切寄語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這是黨的領袖對青年一代發出的偉大号召,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你們的舞台很大、選擇很多,有千萬種綻放青春、點亮未來的方式,在這裡,我有四點想法與你們共勉。
第一,有理想,樹立“須知少時淩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的遠大志向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大家“萬事自為”的前提。同學們,進入工大馬院,你們的“小目标”是什麼呢?來到工大,是收獲一份學曆文憑,還是收獲一段成長的旅程?是為了将來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還是為了尋找靈魂更為豐盈的自己?此刻,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我希望大家扪心自問,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理想抱負去适應當下、引領未來?
從盤古開天、女娲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等神話傳說,到小康生活理念、天下為公情懷、大同社會理想……中國人民放飛夢想、追求美好、向往崇高的寶貴傳統,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理想的力量,深深滲入中華民族的血脈,牽引着民族奮進的腳步,構成了民族精神的内核。“為中國革命而踏着死者的血路前進”“把青春獻給祖國”“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清澈的愛,隻為中國”……一代代青年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踔厲奮發、拼搏奮鬥,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征程上的先鋒力量。可以告慰先輩的是,當鮮豔的黨旗、國旗在青年們心中高高飄揚;當“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中華家”刷滿網絡小粉紅的屏幕;當廣大青年在涉及國家主權、民族尊嚴、我國核心利益等重大問題上團結一緻、嚴正發聲;當青春力量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守護、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新時代的你們正昂揚勃發地宣告着自己的青春理想。
黨的科學理論是國家、民族理想與青春理想的指路明燈。新時代的你們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去認真深入地學思踐悟,去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解答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的思想困惑,讓對黨的真摯信賴、對國家的赤誠熱愛、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心中深深紮根,自覺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立志為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貢獻青春的智慧和汗水。
第二,敢擔當,要涵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甘為情懷
中華文化曆來強調講道義、講責任、講擔當。“君子之道”“仁、義、禮、智、信”“修、齊、治、平”……背後體現的都是道義、責任和擔當。魯迅先生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這是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普遍追求和行為準則。
勇當先鋒、勇挑重擔,是中國青年的突出特質。五四以來,中國青年在黨領導下始終站在中國社會變革的最前列。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刀光劍影、槍林彈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艱難困苦、千難萬險,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面對革故鼎新、建設四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對偉大夢想、偉大使命,一代代中國青年總是當仁不讓、一馬當先,響應在第一時刻、沖鋒在第一陣列、奮戰在第一梯隊,書寫了可歌可泣、光耀史冊的青春篇章。
當前,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你們要擔當的是在高處“爬坡過坎、更上層級”的民族複興使命。這種擔當是在内外複雜環境考驗下的擔當,是在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沖擊下的擔當,若想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自然而然達到奮鬥目标、過渡到美好社會,是絕無可能的。沖鋒号在吹響,青年們要奮發。那些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的心态;那些“在快活三裡歇歇腳”的心态;那些習慣于過承平日子幸福生活、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心态;那些“隻想開順風船”、不敢搏擊風浪的心态;那些視探索嘗試為畏途、把負重前行當吃虧的心态;那些“躲進小樓成一統”逃避責任的心态,都是意志消沉、不敢擔當的表現,都是與青春的特質、與當代青年的使命相違背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漫漫新征程上,新時代的你們要堅持“敢”字當頭,以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扛起新一代中華兒女如山的青春責任。
第三,能吃苦,要培養“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韌精神
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井岡山時期的“紅米飯、南瓜湯”,長征路上的“啃樹皮、嚼草根”,延安時期的“住窯洞、開荒山”,解放戰争時期的“小米加步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大慶油田建設中的“人肉水泥攪拌機”,紅旗渠開鑿中的“當代愚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曆史上經曆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頑強不屈,是幾千年來華夏大地雖然經受了無數次大風大雨、大災大難,但中華民族卻每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綿不斷文明的重要精神之鑰。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青年義勇軍、少年鐵血隊、青年突擊隊、青年墾荒隊、新長征突擊手、青年志願者……一面面青年運動旗幟,都凝結和展示着各個時期中國青年不畏艱險、不怕苦難的吃苦精神。今天的你們,沐浴着新時代陽光雨露,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與前輩們相比,新時代的你們成長在物質更加豐裕的年代,過去那種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當代青年吃苦的表現形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但毫無疑問,吃苦精神的本質沒有變,吃苦精神絕不能丢。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新時代的你們在思想上要“準備吃苦”,應該認識到,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幹出來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會輕輕松松實現,新征程上必須繼續艱苦奮鬥。戰勝困難、解決難題的過程,是真正長本事的過程,隻有真正長了本事,才能擔當重任、創造更大成績。廣大青年在行動上要“自找苦吃”,應該在内心深處把困難當财富、把吃苦當收獲,主動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幹,在經曆大風大浪中磨砺品質、強壯筋骨,不怕困難、攻堅克難,敢于闖新路、創新業,以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
第四,肯奮鬥,要練就“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善為本領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幾千年來,從萬裡長城、千裡運河、滔滔都江堰,到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四大發明”;從開發大好河山、建設城鎮鄉村、發展齊全産業、繁榮文化藝術,到抵禦外敵入侵、戰勝自然災害……中國人民用勤勞、智慧、汗水和戰鬥精神,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如今,新時代青年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摸爬滾打,在科技攻關崗位上的奮力攀登,在搶險救災前線的沖鋒陷陣,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披甲出征,在奧運競技賽場的奮勇争先,在保衛祖國哨位的威武守護,弘揚着中國青年“永久奮鬥”的優良傳統。
“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
同學們要認識到,奮鬥必有所值。人的本事有大小,際遇各不同。不容否認,現實中有的人幹的多、得的少,有的人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這些不公平不平等的事情在迄今為止的每一個社會都存在。但應要知道,有奮鬥未必有結果回報,但不奮鬥就一定一無所獲;有的奮鬥即使沒有得到結果,但一定能夠得到能力、經驗和教益。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鬥争實踐中懂得,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鬥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當代青年要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跑出最好成績,就要勇于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把奮鬥精神體現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項任務、履行好每一項職責的實際行動中,切忌“走馬觀花”,真正腳踏實地,親身實踐;克服“蜻蜓點水”,力求細處着眼,精準把脈;避免“淺嘗辄止”,注重刨根問底,追本溯源。增強“決戰決勝”的信心,拿出“一鼓作氣”的沖勁,保持“愚公移山”的恒心,拿出“一以貫之”的韌勁,繪就勤勉敬業的“人生底色”。
同學們,願你們以遠大志向激發“想為”幹勁,明确目标、找準方向;以真才實學提升“善為”本領,勤學善思、發展自我;以崇高信念涵養“甘為”情懷,答好國家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收獲開闊人生。
跬步積于腳下,鵬程萬裡可期。我相信,當同學們紮實邁過腳下每一步,獨立走完研究生生涯這一程,一定會在短暫卻絢爛的大學時光中,積蓄起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願工大青年學子自立自為,當存高遠,修身為先,付諸實踐,在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與工大馬院齊奮鬥中,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華章!将來,屬于你們的世界,定将生活清朗、春暖花開、萬物可愛、人間值得!
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 曹勝亮
2024年7月6日
附: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主要參考書目:
一、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主要著作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2、3、4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3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資本論》,(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列甯全集》(第 55 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列甯全集》(第 34 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列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毛澤東選集》(第 1、2、3、4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毛澤東文集》(第 1、2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毛澤東文集》(第 3、4、5 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7]《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8]《鄧小平文選》(1、2、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19]《江澤民文選》(1、2、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胡錦濤文選》(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2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主要參考書目
[1]田輝玉:《馬克思理性批判與當代社會》,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曹勝亮:《轉型與建構:社會中間層組織與社會治理創新》,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
年版。
[3]曹勝亮:《社會轉型期我國經濟法價值目标實現理路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4]管錦繡:《馬克思技術哲學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5][意]葛蘭西:《獄中劄記》,葆煦譯,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美]弗洛姆:《為自己的人》,三聯書店1988年版。
[7][法]盧梭:《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8][德]康 德:《純粹理性批判》,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
[9][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下卷),賀麟等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10][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4卷),賀麟等譯,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11][德]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12][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範揚等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
[13][德]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榮震華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版。
[14][德]孔 德:《論實證精神》,黃建華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15][德]韋 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康樂等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6][英]羅 素:《西方哲學史》(上卷),何兆武等譯,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
[17][英]羅 素:《西方哲學史》(下卷),何兆武等譯,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
[18][德]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黃勇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19][德]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劉繼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
[20][美]伯 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徐大建等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21][英]維 伯:《資本主義文明的衰亡》,秋水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2]陶德麟:《陶德麟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3]朱傳棨:《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論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4]王南湜:《辯證法:從理論邏輯到實踐智慧》,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5]豐子義:《走向現實的社會曆史哲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6]楊 耕:《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現代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7]馬俊峰:《價值論的視野》,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8]閻孟偉:《在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視域中》,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9]張曙光:《現代性論域及其中國話語》,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0]吳曉明:《哲學之思與社會現實》,武漢大學2010年版。
[31]郭 湛:《面向實踐的反思》,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2]安啟念:《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3]孫利天:《讓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中國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4]俞吾金:《實踐與自由》,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5]陳學明:《情系馬克思:陳學明演講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6]張一兵:《馬克思曆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7]王 東:《馬克思主義哲學綜合創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8]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9]王德峰:《哲學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汪民安等:《現代性基本讀本》(上、下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1]餘碧平:《現代性的意義與局限》,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42]張鳳陽:《現代性的譜系》,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3]汪信硯:《全球化、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4]何 萍:《文化哲學:認識與評價》,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5]蕭詩美:《是的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6]李佃來:《公共領域與生活世界》,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學說》,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8]鄒廣文、常晉芳:《全球化進程中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9]沈亞生等:《人學思潮前沿問題探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50]薛德震:《人的哲學論綱》(增訂版),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1]李 傑:《馬克思開辟的人學道路及其當代價值》,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2]張一兵、夏凡:《人的解放》,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3]譚培文:《馬克思主義人學中國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4]韓慶祥、亢安毅:《馬克思開辟的道路》,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5]王曉麗:《生活世界視阈下人的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6]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7]張 健:《論人的精神世界》,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8]王秋石、戴達遠:《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59]鄒詩鵬:《人學的生存論基礎》,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60]孫正聿:《哲學通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1]吳曉明:《形而上學的沒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2]張一兵、胡大平:《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邏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3]豐子義:《發展的反思與探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4]鄭憶石:《馬克思的哲學軌迹》,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5]任 平:《當代視野中的馬克思》,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6]範寶舟:《論馬克思交往理論及其當代意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67]郝立忠:《理論與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68]聶錦芳、劉秀萍:《跨越“後發展”困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69]王鳳才:《追尋馬克思》,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0]仰海峰:《形而上學批判》,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1]魯克儉:《國外馬克思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72]郝敬之:《回到整體馬克思》,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
[73]賈英健:《公共性視域:馬克思哲學的當代闡釋》,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4]賈澤林:《南斯拉夫當代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
[75]張秋舫、何綠野:《現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76]車玉玲:《總體性與人的存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7]王懷超:《社會發展理論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版。
[78]範燕甯等:《新時期中國發展觀》,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9]夏文斌:《公平、效率和當代社會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80]雷振揚:《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與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81][俄]梅茹耶夫:《我理解的馬克思》,林豔梅等譯,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82][美]海爾布隆納:《資本主義的本質與邏輯》,馬林海譯,東方出版社2013年版。
[83][美]福 山:《曆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黃勝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4][美]卡 洪:《現代性的困境》,王志宏譯,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
[85][英]梅紮羅斯:《超越資本》,鄭一明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6][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論》,重慶出版社1990年版。
[87][英]麥 基:《思想家》,周穗明、翁寒松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87年版。
[88][加]芬博格:《海德格爾和馬爾庫塞》,文成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版。
[89][英]麥 基:《思想家》,周穗明、翁寒松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87年版。
[90][英]阿比奈特:《現代性之後的馬克思主義》,王維先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1][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論》,李小兵等譯,重慶出版社1989年版。
[92][波蘭]鮑 曼:《全球化:人類的後果》,郭國良、徐建華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93][德]科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王南湜、榮新海譯,重慶出版社1989年版。
[94][美]弗洛姆:《逃避自由》,劉林海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主要參考書目
[1]張文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年版。
[2]楊克平:《網絡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年版。
[3]彭顔紅:《大衆傳媒道德失範治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4]操菊華:《媒體融合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5]操菊華:《當代大學生德性教育研究》,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版。
[6][希]柏拉圖:《理想國》,黃穎譯,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版。
[7][英]潘 恩:《潘恩選集》,馬清槐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8][英]密 爾:《論自由》,顧肅譯,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
[9][英]莫 爾:《烏托邦》,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10][美]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1][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郭為桂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2][德]韋 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袁志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版。
[13]羅國傑:《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版。
[14]張耀燦:《中國共産黨思想政治工作史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胡 繩:《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版。
[16]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李明珠、陳紅:《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與創新》,知識産權出版社2020年版。
[18]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19]沈壯海:《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20]左殿升等:《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1]吳潛濤:《中國精神教育讀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2]黃蓉生:《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3]楊方旭:《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24]艾四林、吳潛濤:《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聚焦》,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5]孫小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
[26]陳世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7]薛念文:《新時代紅色精神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
[28]韓振峰:《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新進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29]沈樹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上海财經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30]李喜英等:《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31]李亞青等:《“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研究》,知識産權出版社2020年版。
[32]範文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常見話題探研》,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年版。
[33]彭林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務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
[34]蒲勇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融合路徑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35]程貴林、張海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論改革與創新》,中國财富出版社2020年版。
[36]司馬雲傑:《文化價值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7]陳振明:《政治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38]王東莉:《德育人文關懷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39]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0]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1]鄭永廷:《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劉書林、陳立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43]鄭永廷:《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44]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45]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專題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6]張蔚萍:《新編思想政治工作概論》(修訂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版。
[47]童彭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8]蘇崇德等:《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9]陳立思:《當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0]冷浩然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學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1]王玄武等:《比較德育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2]王希堯:《人本教育學》,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3]魯 潔:《德育社會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4]黃钊等:《中國道德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主要參考書目
[1]舒先林:《美國中東石油戰略研究》,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
[2]王穎:《會展經濟與經濟發展——武漢會展經濟發展研究》,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年版。
[3]張豔麗:《當代中國社會公平:觀念與實踐》,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4]《毛澤東同志八十五誕辰紀念文選》,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6]《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
[7]李 達:《<實踐論><矛盾論>解說》,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8]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9]雍濤等:《毛澤東哲學思想概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林代昭、潘國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11]曾樂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及其曆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12]陳葆華:《國外毛澤東思想研究述評》,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葉衛平:《西方“毛澤東學”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李景源:《毛澤東方法論導論》,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
[15]郭建甯:《艱辛探索的哲學軌迹》,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16]張 新:《通向自由王國—毛澤東的實踐觀》,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17]雍 濤:《毛澤東哲學分支學科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8]方克立:《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9]蕭延中:《外國學者評毛澤東》,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20]許全興:《毛澤東與中國二十世紀哲學革命》,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版。
[21]餘品華:《毛澤東哲學的開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何萍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許全興:《毛澤東與孔夫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4]薛廣洲:《毛澤東與中西哲學融合》,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鄧力群:《哲學大師毛澤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6]滄 南:《毛澤東方法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趙劍英、孫正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28]塗大杭:《毛澤東思維方式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
[29]黃允升:《毛澤東三落三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四、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主要參考書目
[1]金詩燦:《清代河官與河政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劉秋陽:《近代都市苦力工人研究:以滬、甯、漢、渝為例》,武漢出版社2014年版。
[3]施亞利:《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運動研究(1949—1966)》,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
年版。
[4]《陳獨秀著作選編》(1—6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唐寶林、林茂生編:《陳獨秀年譜1879—194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李大钊全集》(1—5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1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1998年版。
[8]《周恩來選集》(上、下冊),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9]《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1、2、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10]《劉少奇選集》(上、下冊),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11]《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1-7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008年版。
[12]《陳雲文選》(1、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13]胡繩主編:《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
[14]胡 繩:《從鴉片戰争到五四運動》(上、下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從五四運動得到人民共和國成立”課題組編:《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成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16]《胡繩文集(1935-1948)》,重慶出版社1990年版。
[17]《胡繩文集(1979-199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18]朱文通主編:《李大钊年譜長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9]逄先知主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年版。
[20]逄先知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21]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上、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22]《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3]《楊尚昆日記》(上、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4]蘇維民:《楊尚昆談新中國若幹曆史問題》,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5]《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下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版。
[27]李維漢:《統一戰線問題與民族問題》,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版。
[28]《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第4版。
[29]徐向前:《曆史的回顧》(上、中、下冊),解放軍出版社1984-1987年版。
[30]《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增訂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1]《胡喬木文集》(1、2、3卷),人民出版社1992-1994年版。
[32]《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龔育之論中共黨史》(上、下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4]龔育之:《黨史劄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龔育之:《黨史劄記二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6]龔育之:《黨史劄記末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版。
[37]石仲泉:《我觀黨史》,濟南出版社2001年版。
[38]石仲泉:《我觀黨史二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版。
[39]石仲泉:《我觀黨史》(1、2、3卷),濟南出版社2012年版。
[40]林蘊晖:《國史劄記·事件篇》,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41]林蘊晖:《國史劄記·史論篇》,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42]汪東興:《汪東興日記》,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年版。
[43]汪東興:《汪東興回憶》,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年第2版。
[44]張靜如等編著:《中國共産黨思想史》,青島出版社1991年版。
[45]王文泉、劉天路主編:《中國近代史(1840-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6]劉健清等主編:《中國國民黨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7]窦愛芝:《中國民主黨派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48]肖 楓:《社會主義向何處去》(上、中、下冊),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49]肖 楓:《兩個主義一百年》,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50]金一南:《苦難輝煌》,華藝出版社2009年版。
[51]金一南:《浴血榮光》,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
[52]匡洪治:《艱辛與輝煌:從新民主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實踐》,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3]謝春濤主編:《曆史的軌迹: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
[54]劉金田、毛勝編著:《他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産黨》,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5]李 穎:《黨代會現場:99個曆史深處的細節》,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年版。
[56]張維為:《中國觸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7][美]基辛格:《論中國》,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58]朱 德:《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9]金沖主編:《周恩來傳》(1、2、3、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
[60]金沖主編:《朱德傳》(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60]金沖主編:《劉少奇傳》(上、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6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思想年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6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版。
[6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6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年版。
[64]中共中央編譯局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1年版。
[6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文集》(1、2、3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江澤民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6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江澤民思想年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68]中共中央宣傳部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1995年版。
[69]中共中央宣傳部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2003年版。
[70]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2008年版。
[71]中共中央宣傳部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2009年版。
[7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2009年版。
[7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黨建讀物出版社2008年版。
[7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75]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論學習:重要論述摘編》,學習出版社2009年版。
[76]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論黨的群衆工作:重要論述摘編》,學習出版社2011年版。
[77]中共中央宣傳部編:《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
[78]《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關于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79]《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人民出版社1981年
版。
[80]中共中央書記處編:《六大以前:黨的曆史材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18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1992
年版。
[82]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26冊),中央文獻
出版社2011年版。
[8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2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998年版。
[8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下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1988年版。
[8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冊),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
[8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冊),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
[8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冊),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
[8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2008年版。
[9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2011年版。
[9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學習出版社2018年版。
[9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9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曆史》(第1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
[9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曆史》(第2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
[9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簡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年版。
[96]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新時期簡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版。
[9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曆史大事記》,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上、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9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朱德年譜》(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10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10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10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上、下冊),中央文獻版社2004年版。
[10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
[10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雲年譜》(上、中、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