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概況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是圍繞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道路,即中國的發展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由誰來領導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專門系統研究中國近現代的曆史進程及其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的學科。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是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基礎上發展而來。随着近些年我國近現代史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研究中國近現代發展的曆史規律和經驗教訓,研究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選擇社會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進程和主要經驗,堅定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已經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研究和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要将理論研究同解析曆史進程、總結曆史經驗結合起來。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要在廣泛了解中國近現代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發展曆史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中國近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争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和國家現代化的曆史,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較中闡明曆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要從曆史和理論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開展中國共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研究,深入開展中國改革開放曆史研究,深刻認識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進一步增強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培養目标
1.博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掌握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熟悉本學科的最新動态;能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理論宣傳、黨政工作等骨幹專門人才。
2.碩士學位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較好掌握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比較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态;能承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理論宣傳、黨政工作等。
三、業務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中國近現代史“三個選擇”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曆史規律研究,中國改革開放曆史規律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背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重點、難點、熱點理論問題和教學實踐研究,科學的曆史觀教育研究。
2.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選讀,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基本著作選讀,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近現代史概論,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理論成果,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中國近現代重要曆史人物研究。
四、主要相關學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
——資料來源: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增設“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的通知》,學位[2008]15号